足迹
大庆:开局捏碎大宗师经脉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8章(第3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所以,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照苏翰的要求去做。
    不然,天知道要多久才能还清这笔债务。
    “大哥,那么《红楼》定价多少才合适呢?”
    范思辙望向苏翰提问。
    “每卷定十两银子吧。”
    苏翰短暂思量后给出了回答。
    原着里提到,王启年出售的《红楼》,单本价格就达到了八两,而用纸还算不上特别优质。
    要是换成苏翰以稍好些的纸张制作,卖到十两,应该也不算离谱吧?
    “十两?”
    范闲、范思辙和范若若三人听到这个数字,不禁齐声惊讶。
    对于普通京都人家三口的生活费来说,每月顶多也就五六两银子足够了。
    特别是范闲,他可是熟知《红楼》全书内容,这部书总共有四卷——这意味着总价能有四十两。
    “每卷卖十两的话,印刷制版稍微讲究些,成本恐怕连五钱都不止,不计人工的话,我们一本至少赚九两五钱。”
    范思辙心思一转,立刻算出了潜在利润,“按姐姐刚刚说的,《红楼》已经在各府第女眷间流行开来,想必一旦正式售卖,必定热卖。
    我们就按照每天卖出一百本来算。”
    “一天卖出一百本书,就是赚九百五十两;一个月下来便会有两万八千五百两收入。”
    “如果我们每月出一卷书,连续印十二卷……”
    “一年最起码收益三十四万两千两,真是暴利啊!简直是太惊人了!”
    即便将大部分利润让给苏翰,他与范闲两人仅拿到十分之一中的五分,每个月依旧能稳赚一千多两。
    而且,如果书畅销得乎预期,这利润说不定还能再加倍。
    至于人力和店铺成本呢?
    完全可以从范府的家丁中抽调来负责销售。
    范府在京都的各个地段也有不少现成商铺,又能省下一笔开支。
    除去制版印刷费用,基本上可以说是零成本运作。
    “你的计算能力倒是挺强。”
    范闲带着少许惊讶的目光看了看范思辙,原以为这个弟弟是个傻乎乎的角色,没想到商业头脑竟这般了得。
    苏翰见状并无丝毫意外——别看范思辙平时玩世不恭的模样,可要论起商业头脑,绝对名列前茅。
    反倒是范若若在心中默默验证了一番范思辙刚才的说法后,也有些诧异地重新审视这位平日嬉皮笑脸的亲弟:原来弟弟也能这么聪明地分析事情。
    对于苏翰借由《红楼》赚钱这件事,范若若打心底里感到欣喜:“思辙,这是先行的一千两银票,你这几日同范闲商量下书局创办的具体细节吧。”
    苏翰微笑着掏出一张银票递给范思辙,毕竟前期投入的资金不多,只要《红楼》一上市,很快就能收回本金。
    “嘿嘿大哥,你放心吧,我一定将书局办好。”
    范思辙欢天喜地收下了银票揣入怀中,笑逐颜开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lkgdf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