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巅峰学霸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10章 我们的目标超级宏大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是的,这次载人登月的任务其实是分两个阶段进行,有着各自的技术考量。
    对于不了解技术细节的普通人而言,只觉得受限于火箭运载能力,所以分两次射是常规操作,但对于内行来说才能知道这个方案有多大胆。
    类似于nasa早年推出的arteis计划。也就是在月球轨道上建设一个空间站作为登陆中间站。来实现月球轨道上的物资存储跟转移。
    这个计划提出了很多年,一直都没能施行。原因很多,比如西大的国力已经无法支持太空探索。
   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这个方案技术难度很高。月球轨道可不像地球轨道那么稳定,而且轨道力学更为复杂,毕竟这里同时受到地球跟太阳的引力扰动。
    而且低月轨道还很可能遇到轨道衰减的问题,这就需要额外的燃料跟推进器保持动力,防止飞船坠毁。
    高轨稳定,但需要的燃料又更多,这意味着对火箭的负载要求更高。
    所以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,需要庞大的计算。如果再加上月球轨道更需要高精度导航的支持,对推进器可靠性要求也更高。人类在这个层面几乎没有经验。
    总之华夏这次载人登月任务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,就是在刀尖上跳舞。
    不过在总设计师乔喻看来,这才是最稳妥的。毕竟人才是最重要的。
    培养合格的宇航员可不容易,更别提根据计划,这些人起码要在月球上待两到三周,来完成科研基地的搭建。
    这还是人类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在外星球待如此长时间,对于宇航员的身体跟意志都是一种考验。
    所以分阶段把东西送上去,是最稳妥的。
    如果第一批物资射出了问题,那么载人登月就只能延期了。
    当然也多亏了量子模拟计算机的出现,让许多繁复的计算变得简单,才让这个方案变得可行。
    换了以前哪怕乔喻再坚持,如此冒险的方案大概也会被毙掉。
    在万众期待的直播中,载着飞船的火箭顺利升空,并在一个小时主持人的讲解中,顺利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。
    接下来是飞船要做近地轨道检查,一切就绪后就要tli点火,然后奔赴月球。
    接下来就没什么好直播的了。
    毕竟从地球到月球需要大概三天,然后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时刻。载人飞船要在近月轨道跟材料舱对接,然后一起降落到预定地点。
    不过大家并没有离开屏幕,因为央媒的主持人已经连线了这次登月计划的总指挥乔喻院士。
    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才今天的重头戏。毕竟在华夏不遗余力的宣传中,乔喻已经是现代科学界的领军人物。其地位已经推到比牛顿跟爱因斯坦更高,自然也收获了许多拥趸。
    尤其是西方。
    很多说法的确是站得住脚的。
    比如大家都知道近代史上,西方的强大有目共睹。从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到世界灯塔,全世界都唯西方大国马是瞻。
    为什么到了现代突然就不行了?华夏的老师跟网络上许多人给出的答案是,西方开始不重视科学跟教育了。
    这个观点只能说见仁见智。毕竟西方其实并不是不注重科学,比如大型科技公司就非常注重科技研。
    但这种论调在西大普通人的视角却很有市场。毕竟他们都是经历了快乐教育长大的。很清楚他们接受的都是怎样的教育。
    的确很快乐,但什么都没学到。所以西大落后了,甚至是全盘落后。一把好牌被打的稀烂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lkgdf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