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大明:逆鳞,从质子到摄政王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63章 胆敢拒绝即刻处决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因为最终只会被假钞吞噬殆尽。
    朱允熥提出的方法,是技术上的防伪。
    大幅提高伪造难度,从根本上遏制传播。
    就像后来推行第一代身份证时,假证一度猖獗。
    后来推出第二代身份证,假证便几近消失。
    究其根本,极为简单。
    因伪造者无法复制二代证,即使勉强仿制,也极易识别,一看即知。
    特别是其中的芯片,更是难以模仿。
    或许有些企业有能力制造,但因其门槛极高,风险巨大,利润微薄,正常情况下不会尝试。
    纸币防伪需从三方面入手。
    一是纸张,二是油墨,三是印刷工艺。
    油墨的问题,在朱允熥改进滚筒印刷机时已解决大半。
    毕竟,滚筒印刷本身就要求改良原有油墨。
    这件事本身并不算复杂,经过多次尝试,很快便取得了成功。
    不过,这仅限于印刷普通报纸的情况。
    若是要印刷宝钞,那就还需要持续改进。
    其实,这项工作并没有太多玄机或难度,只是需要不断重复试验罢了。
    在此之前,工匠们的地位较低,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们开展实验。
    一直以来,他们都严格按照古老的传统配方和技巧操作,从不曾改变!
    除了偶然间有所现外,其余时候几乎难以取得进展。
    如今,在朱允熥这位亲王的大力推动与鼓励下,大量的白银被投入其中。
    工匠们得以反复试验,很快便摸索出多种油墨配方。
    至于纸张的问题,大体也是如此,通过反复测试不同配比找到最佳方案。
    但无论结果如何,最终的产品都必须严加保密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第三个关键点——那就是纸币防伪的核心技术:凹版印刷!
    凹版印刷其实原理很简单。先将整块印版均匀涂抹上油墨。
    然后借助专用工具清除空白区域的油墨,确保只有图案所在的部分保留油墨。
    随后在高压作用下,将油墨转印到承印材料上,形成成品。
    后世中,最具代表性的凹版印刷成果莫过于人民币了!
    在众多凹版印刷技术中,手工雕刻的线条最为精细,印刷效果层次分明,是造假者最难模仿的!
    即便到了现在,这种技术仍在广泛使用。
    然而它的缺点也很明显:手工雕刻工序复杂,要求极高的技艺水平,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昂……
    不过当前的大明朝虽然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,但在雕刻方面却并不缺少能工巧匠。
    他们的手艺非常精湛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lkgdf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