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明朝:我的巨舰大炮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75章 平堆横扫乾帝恩情还不完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天龙六年(公元1652年)正月。
    乾帝王昊决定亲征美洲。
    选择在正月出征,是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台风。太平洋海域的台风通常是在农历四月初到九月底,在农历十月到次年三月之间,是很少会有台风的。
    舰队走的是倭岛航线,从北海道到北美洲的距离,大致相当于从上海到印度。
    所不同的是风险问题。
    从上海到印度,航线曲曲折折,都是顺着海岸线附近行驶,而到美洲,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海岸线。因此,在季节的选样上,就必须避开台风的高季节。
    这一次,王昊一共带了1000艘战船。
    战船的数量没有上次远征欧洲时多,但是,总吨位却几乎大了一倍。因为上次远征欧洲时,虽然出时带了1500条船,但是“嘟嘟”船占了一大半。
    而这一次,一艘“嘟嘟”船都没带。
    主要是“嘟嘟”船太小,抗风浪能力差,而且是硬帆船,在不使用蒸汽机时航很慢。而这一次要横渡太平洋,带上“嘟嘟”船的风险太大。
    所以,这一次都是较大的船,而且都是软帆船。
    其中包括:
    铁甲船(暴龙号)1艘;“哼哼”战列舰350艘,“啪啪”软帆舰649艘。总数则好凑够1000艘。
    总兵力15万。
    其中12万是华夏军,3万是黑炭军。
    具体航线如下图所示:
    ……
    (附录,从上海经过倭岛到北美的航线。)  ……
    将领方面,这次带得比较多。
    包括:
    李岩、郭绍振、熊少平、肖熊、谷可成、刘体纯、白文选、顾三麻子、金三壮、殷根硕、朴宜勇、朴昌欢、朴有益、朴宜疾、朴宜徐。
    南北美洲的地盘很大,需要的将领也会很多。因此,王昊趁机将那些原朝鲜国防军的将领,以及起义军的将领都带上。以后将他们留在南北美洲。
    也算是“去库存”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除了这些将领之外,还有原来的那些印第安人。
    当初的那47名印第安人。
    现在还剩下42人。
    一直以来,王昊都在重点培养这些印第安人,让他们接受华夏文化的影响。尤其是在生吃罗卜为自己挡刀而死之后,王昊变得更加重视他们。
    特意将他们带在身边,有事没事教他们一些兵法战略。
    如今,十年过去了。
    这些人不仅都学会了说汉话、写汉字,还都学完了《孙子兵法》、《六韬》、《三十六计》、《纪校新书》等等。
    能领悟多少不知道。
    总之是教过了。
    现在他们的军职也都升到了五品守备以上,其中军职最高的白哞哼哼,已经是禁卫军副统领。
    属于正三品武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这些印第安人,都对王昊忠心耿耿。
    按王昊的计划。
    他们以后都会当上国王!
    一个统一的美洲,并不符合乾国的利益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lkgdf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