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重生2004:独行文坛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41章 退堂鼓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编辑们都看完了,但同样没有说话,要么相互用眼神交流,要么翻回前面的哪一页在确认些什么,要么看向躺在竹椅上姿态慵懒的张潮。
    这个年轻人,再次用叙事的潮汐将所有人卷入文学深海,自己却似乎浑然不觉给大家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困扰。
    在这座飘着石榴清香的院子里,《原乡》完成了一次危险的文学穿越——它证明真正的创新从不仅是在题材或技巧上的标新立异,还在于对人类复杂内心和群体文化的极致探索。
    但是这样一部应该给张潮开个什么“价码”呢?
    编辑不是文学批评家,可以只站在学术的角度大肆赞美一部作家。某种程度上,他们也必须是精明的商贩,需要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真实的想法,好和作家讨价还价。
    尤其是张潮这样的畅销书作家,一个百分点可能就意味着上百万的收益或者亏损。
    从题材来说,科幻,属于通俗的范畴,这几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越来越高,尤其是去年《青春派·大观》推出的刘慈欣的《三体》,第一部结集出版后,销量突破了30万部。
    刘慈欣对比张潮,妥妥是“小众作家”,他的成绩都这么好了,何况张潮?
    但从叙事角度考虑,这部《原乡》妥妥的纯文学,阅读难度可能仅次于张潮去年的技巧集大成之作《刑警荣耀》,与完整版的《逐星者》差不多。
    内容上更不讨喜,与张潮之前的大相径庭——可能只有他老家福海的读者能产生共鸣吧?
    这些因素迭加,就要对销量预期打一个折扣了——卖光印问题不大,但出版社对张潮的期待可远远不止“卖光印”这么简单,否则怎么会给他出20的天价版税?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341章退堂鼓(第22页)
    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,谁也不好第一个开口。
    反倒是张潮把《到黑夜想你没办法》就这么摊开着倒扣在茶几上,气沉丹田,一个马步从躺椅上挺了起来,对众人道:“11点多了,大家饿了吧?一块吃午饭吧,边吃边聊。”
    编辑们点点头,这就没什么可推脱的了。
    张潮就领着大家进了四合院的正房大厅,这里已经摆下了两桌酒菜,还有几个服务人员伺候着。
    这些都是邢有天在燕京城里长期雇佣的招待团队。他在燕京的几个四合院、大套房,多数都置办成了会所,本地有来燕京出差的关系户不愿意住招待所的,都喜欢往他的这些会所里钻,所以一年到头都有宴请。
    谁也不能得罪,谁都得给伺候好了,他索性就在各处常年雇佣着几个厨子、服务员,省得每次都要临时请人。
    张潮买下这套四合院以后就想把人辞退了,但是邢有天说不能让人家快年底了失业了,怎么也得等到过年,张潮也只好把人留下来。
    这下派上了用场。
    不过编辑们不知内情,还以为这就是张潮雇佣的人,一个个眼里都冒着金光,心想这小子平时装得那么低调,没想到啊没想到,也开始骄奢淫逸了……
    张潮大概也明白他们的想法,但懒得解释,反正明年「潮汐文化」搬过来办公以后就不攻自破了。
    这座四合院的厨子是个川菜师傅,给置办了一桌鲜香热辣、惠而不贵的大餐,鱼香肉丝、宫保鸡丁、红烧牛肉、水煮肉片、夫妻肺片、麻婆豆腐、回锅肉……
    又丰盛、又下饭,吃得众人脑门冒汗、直呼爽快!
    菜过五味,张潮这才开口问道:“大家对《原乡》是不是有些疑虑?现在都说出来吧,我一一作答。”
    朱妍玲和张潮相熟,没有那么多客气,第一个问道:“这部更像是写给海外市场的——比如那些华人。”
    张潮点点头道:“是的,《原乡》的灵感本来就来自于我前段时间在美国的经历,里面的很多细节,可能只有唐人街的华人才能看懂。
    其实你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,美国兰登书屋和si0n≈ap;schter出版社的编辑也在读。不过他们比大家辛苦多了,不仅要熬夜,而且没人请他们吃饭。”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lkgdf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